此人是董卓死敌,临死前做了两件大事,结果导致三国大乱(3)

2024-03-25 07:02     360kuai

其二,两人才能不同。

蔡邕,当朝太傅马日磾嘴中的旷世逸才且其孝行素著,更是东汉末年一位能够驾驭经史、天文、数学、绘画、书法、音乐等门类的文化全才,一位在文坛上拥有绝对优势、可以居高临下,俯视一切的超级大师。与蔡邕相比,王允是个文人更是名政客。玩政治,他可以用计夺权,堪称一流,不愧是介休三贤之一郭泰(东汉名士,与许劭并称许郭)嘴中的王佐才也;搞文学,他还是差点火候,算是二流。与蔡邕相比,更是相形见绌,根本不在同一档次;

其三,两人追求不同。

蔡邕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能保住家族不受迫害,不得以才去依附于董卓,这是蔡邕的被动且无奈之举。蔡邕虽依附董卓,却未充当其爪牙,反倒是借用董卓对蔡邕的礼遇、尊重和信任,规劝董卓,以为天下臣民谋福祉。王允却不同,其想法就没有蔡邕那么单纯。虽没任何迹象表明王允是主动还是被动投靠董卓,但王允照旧能在董卓乱国之间稳居司徒之高位,说明王允很受董卓信任。否则,王允早就成了卢植第二。王允跟着董卓混,往好的方面,可以理解为避其锋芒,委身于贼臣,伺机而动,是身在敌营心在汉的无间道英雄;往坏的方面,则是充当董卓的帮凶或打手,明哲保身,成为败坏汉朝朝纲的典型投机分子。

王允因忌才处死蔡邕,充当蔡邕之死的刽子手,并为之付出无可估量的代价,还被后人所诟。其实,王允的过错,如蔡邕一样,以一已之私心,漠视众人之愿。最终结果正如马日磾所言:"王公其无后乎",代价是惨重,教训是深刻。也正是因为王允处事的一意孤行,从而引起董卓余部哗变,反攻长安,让好不容易恢复安定的东汉王朝又陷入更大的兵灾。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