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默:如果美国不做出改变,自由这个词就不配放在民主前面了(3)

2021-12-14 08:00  观察者网

我认为我们应该探索,至少应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对话,讨论如何通过结果来衡量民主。人民对治理方式是否满意?人们对未来乐观吗?社会是否有凝聚力?你比以前过得好吗?我在美国学习时,正值里根的第二个任期,他的竞选口号是“你们比4年前过得更好吗?”那么,你们过得更好了吗?你们的国家对子孙后代的投资足够吗?还是说他们只是在预支子孙后代的钱?一个来自北大的中国学者建议要有一个阶层流动指数,我认为其言之有理。你们的社会是否具有社会流动性?应该用这个指标来衡量你们的制度是否产生了民主结果。

被视为民主标志的选举,却让美国变得越来越对立。图为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山骚乱,来源:美联社

因此,我想借此机会建议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番讨论。一位伟大的美国领导人(伍德罗•威尔逊)曾说过:“为保卫世界民主而战”。我现在认为,我们应该让世界享受到更好的民主。我们需要展开对话和讨论。我认为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新标准来衡量民主。这套新的衡量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尤为有益,因为过去几十年来他们受制于自由主义教条和机制,他们没有办法充分发挥本国的民主潜力,所以他们应探索新的方式去实现民主。

这样一套新衡量标准对于自由主义政体来说也是好事。自由主义体制之所以衰落正是因为没人挑战它们,没人按结果评价过它们。就好比它们去学校参加考试,但却没人给它们打分,很多美国学校的确在这么做,结果就是没人好好学习。

经典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当垄断者被迫开始与人竞争时,他们的表现都不好,他们根本没能力竞争。自由主义社会几乎垄断了对民主的解释权,并且认为自己天生就是民主的。这对自由主义社会来说是危险的。我认为自由主义民主有成功的机会。同时,我也认为应该有多种形式的民主,它们互相之间可以展开竞争,从而让彼此变得更好。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要积极参与到这样的民主探讨中来。在以往进行的全球民主大讨论中,中国的缺席令人沮丧,中国很少讨论民主议题,也不派学者出国研究民主理念。但如今,中国应该要更积极地参与民主讨论,而非自废武功。中国要审视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成功,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并形成新的民主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