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分析,首先,被美国财政部列入"清单"可能会"劝退"直接商汤的投资者。
早在2017年,美国高通就对商汤注入数千万美元的战略投资;2018年4月,商汤科技C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集团领投,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苏宁等投资机构和战略伙伴跟投,一共募得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21亿元)。
这些投资者的主要目的必然有获得投资回报。而商汤如今已被列入"清单"制裁,肯定无法赴美上市,即使现在赴港公开招股(IPO),美国投资者也无法交易其股票,这会影响对商汤的投资逻辑。
第二,虽然商汤科技目前只是被财政部列入"军工复合体企业清单",但不排除后续制裁升级,市场主体将不得不考虑其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的可能。一旦如此,则其他企业无法就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制裁涉及的一些物项和技术与商汤进行合作。到时,高通与商汤进行的一些技术合作就可能会受到影响。
最后,由于美国制裁对其他市场主体存在一定"威慑力",某些企业可能会出于自我保护而"过度合规",与商汤断绝相关的经贸往来,而使其处于市场不利地位。
杨杰指出,这种"威慑力"实际上是美国多年来舞弄制裁大棒的真正威力所在。实际操作中,甚至不排除有些企业可能会在合作合同中加入一些条款,约定将来万一美国出台后续制裁,它们可以与商汤中止相关协议,不承担违约责任。对商汤来说,这意味着在今后对外谈判或争取商业机会时,它付出的商业成本将会增加。
事实上,这不是商汤科技第一次被美制裁。早在2019年,商汤科技的一家北京子公司就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被加入实体清单意味着将面临出口管制,在没有美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特定商品、技术和服务不得提供给清单上的企业。一同被加入实体清单的还有大华科技、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旷视科技等ai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