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董20年:在质疑中探索,仍具积极意义

2021-12-10 21:51     时代周报

依然任重道远

A股独董辞职潮再次引发各界对独董制度的激烈讨论。

"引发这次独董辞职潮的由头,是一份对企业独董的高额罚单,它的重大意义之一就是促进了各界对独董制度进行根本上的反思,这个制度到底有用还是没用?如果还有一定用处,需要进行哪些根本性的改革?"12月8日,万科前独董、著名经济学家、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华生曾担任万科独董,在2015年万科爆发控制权危机时,连发多篇长文详细披露各方争议及事件细节。华生在2017年出版的著作中自言,在"万科风雨飘摇之际'路见不平一声吼'"。

正是这"一声吼",华生被誉为"中国第一独董"。

中国独董20年:在质疑中探索,仍具积极意义

在华生看来,无论纷争多么激烈复杂总会过去,但由此引发的独董制度讨论仍具深远意义,值得认真总结。"包括这次的高额罚单,都是一个契机,它促进了各界对独董制度进行根本上的反思。"华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12月4日,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在公开场合表态,市场各方对独立董事制度的意见建议,证监会高度重视,已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研究,充分倾听各方意见。"这是一个积极信号。"华生表示。

独董制度起源于美国,2001年引入中国。作为舶来品,独董制度在促进国内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以及关注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不可否认,部分独董也被指为"花瓶",未能很好地履行作为第三方力量,对公司大股东进行有效制约的职责。

清华大学某教授曾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从2001年开始,截至2021年11月24日,独董一共进行了超7万次董事投票表决,反对仅36次,同意率高达99.79%。"国内独董多为高校教授,而且基本是大股东从自己的社会关系网里面找来的,这就造成了独董'既不独,也不懂'。"华生表示。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