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男子每周飞天津上班 月路费4千 ,交通工具有十余种排列组合(3)

2021-12-06 11:50     河南商报

事后,赵先生听说有相似经历的大厂人不在少数,于是拨打12315咨询,但对方回复称大厂检查站不归北京管辖,让其配合防疫工作,耐心等待。

等待,几乎是大厂人最习惯也最擅长的事情。疫情之下,等待更是被无限放大。

受10月中旬以来新一轮疫情影响,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调整了进出京管理措施。自11月17日起,所有进(返)京人员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宝”绿码。在环京通勤人员数据库内的,14日内核酸检测证明均有效。

过去两年间,经历过公交线路停运、检查站只进不出乃至七日居家隔离,大厂人对于进京政策的收紧和放松已然摸索出一套应对经验。但此次进京管控升级首日,大厂县谭台公安检查站前的车队依然排到了三个红绿灯外。即使把出门时间提前到了6点,焦梓铭仍在检查站堵了两个小时,将近10点才赶到公司。

住在河北的“北京人”:每天通勤四小时,交通工具有十余种排列组合

早高峰期间,进京车辆从检查站一直堵到潮白家园小区门口受访者供图

“北京和大厂都不是我的家“

“我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损耗,每天一睁眼损耗就开始了,醒着的时候在损耗,睡觉的时候也在损耗,我损耗的是梦,关于飞翔的梦。”今年6月,小王参与制作的《凡人之梦》在京演出,这是一部将焦点对准京津冀“跨城生活”群体的话剧。

尽管来之前做足了心理准备,可正如前文所述,真正开始生活后,新大厂人需要面对的是更细碎的日常。日复一日的通勤、不便的生活条件、一次次落空的希望,无时无刻不在消磨他们的意志。

因为多次迟到导致奖金被扣完,小王不得不在京内租下另一间屋子。他想起《凡人之梦》剧本里有一场戏差点让自己掉了眼泪,讲一个男人因为回家路途过久,核酸证明超过48小时有效期而被拦在了村口。男人说,大雁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一年需要两次,而我一天就需要两次。

戏上演之后,小王在评论区留言:作为每天迁徙两次的候鸟人,被这部剧反反复复捅刀子,自从认定北京和大厂其实都不是我的家之后,下班能不能回到河北那个荒凉而便宜的大房子已经无所谓了。

大厂的日子也有安静惬意的部分,“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园”的定位明确后,潮白河畔建起了五环公园和中央公园,有湖有林,有花有草,体育场馆和休闲设施一应俱全。春天的樱花公园、夏天的潮白沙滩、秋天的万亩银杏林,这些地方距离各个小区最远也不过五公里。

但是,要发展、要消费、要社交,大厂就难以满足了。最近的影院远在县城,想逛大型商超得去燕郊——那里有新世界、永旺、沃尔玛和物美。餐饮的选择也寥寥无几,在大厂租房的这两年,小王每周都在吃麦当劳——大厂唯一的一家。“有一次想和室友吃点好的,开车绕了一整圈,差点就要出检查站去找,最后还是又回了麦当劳。”

有人说,除了离北京近,大厂和普通的十八线县城似乎也没什么区别,潮白新城甚至连一家医院都还没有。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金营曾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结构、社会发展水平及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五个方面对京津冀地区154个县域单位的综合实力进行排名,河北省只有迁安排进前十,大厂回族自治县排名第49,落后于临近的通州(8),也落后于同处北三县的三河(12)与香河(36)。

“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园是无可厚非的,但花园也需要维护和发展,需要产业支撑。”王金营指出,京津冀城市群各个城市产业分工不明确、功能重叠度较高,在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上,北京独大、天津次之,河北几乎没有,这也造成了北三县通勤人员职住分离、夜伏昼出的现状。

有燕郊作为前车之鉴,大厂其实已经有意识地规避“有城无业”的发展模式,着重建立以影视文创、智能制造及都市食品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但目前看来,在首都巨大的虹吸效应下,虽然临时落脚于此,新大厂人的内心始终憧憬着能够成为北京的一部分。

活在未来图景中的新大厂人

然而,新大厂人所有梦想的前提——京津冀一体化,却比想象中来得更慢,迟迟没能修成的厂通桥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种缓慢进度的具象体现。

早在2011年,刘朋欣的姐姐在英国宫一期购房时,就从销售那里听说了“正在规划中的厂通桥”。这是一座连接大厂厂通路与通州运河东大街的跨潮白河大桥,长约1400米,宽约36米。一旦建成,它将成为友谊大桥外大厂人进京的第二条通路,大大缓解早晚高峰时期的交通压力。

三年后,轮到刘朋欣在大厂买房时,厂通桥依然只是中介口中的一个卖点。等到2018年交房入住时,厂通桥还是没有动静。“今天一个小道消息说要开始修了,明天又否认了。”刘朋欣说,就像是“狼来了”的故事,忽悠了十来年,大家都不太抱希望了。

今年3月,厂通桥终于迎来实质性进展。廊坊市2021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大厂县分会场上,大厂方面官宣新桥将于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正式通车。消息一出,期盼的火苗又立刻燃烧起来。在群里,有时一阵飞机轰鸣声都会引发“是不是开始施工了”的讨论,甚至有人专程从县城赶到规划现场,就为了看一眼厂通桥是否开工。

大厂人对于政策动态的关注和熟悉程度总是令人惊讶。小到最新的进返京新规,大到京津冀一体化与协同发展的细则,有人聊着聊着就能从手机里翻出一份所在学区的招生方案,或是134页的《大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然后寻找蛛丝马迹加以解读。

他们仿佛是生活在未来时的一群人,人大附新校区2022、京唐高铁2022、厂通桥2023、M101地铁2028,这些一个个蹦出来的词,混在银翼杀手2047、赛博朋克2077之间也毫无违和。

无论如何抱怨当下,大厂人看上去真心相信明天会更好。10年前燕郊也没有电影院,40年前国贸CBD还是玉米地,“大厂需要更多时间”。

在被问到未来目标时,焦梓铭的回答也毫不犹豫地将个人生活与大厂发展深度绑定在了一起。

按照计划,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直接办学的大厂分校一期将于2023年开始招生,师资力量全部来源于本校。焦梓铭的孩子今年刚满一周岁,赶上招生绰绰有余。如果能让孩子进入一所好学校,多年的忍耐就不算白费。“像我同事,15万一平在海淀买的房子,顶多也就是上人大附中。”

刘朋欣同样指望着送孩子上人大附。不过,大厂学龄前的孩子太多了,有多少入学名额能留给本地学生?哪些小区将被划入人大附学区范围?学校是否与北京使用统一教材?学生属于河北学籍还是北京学籍?将来是参加河北高考还是北京高考?这些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都还未能得到解答。

北漂13年,厂漂3年,刘朋欣内心觉得自己还是个河南人。在大厂长大的孩子将来又会以何种身份自居呢?刘朋欣一时也说不清楚。

但他想,等孩子长大了,也可以去北京上班,至少不用像自己刚来北京时那样,人生地不熟地打拼,“我已经尽力给他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