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甫‖曹操《观沧海》鉴赏(3)

2024-03-18 15:22     360kuai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五月,曹操出兵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寨,东到碣石山,写了这首诗。北征乌桓,应该向北进军。卢龙寨在碣石山西北,不近海。"东临碣石",不是向北进军,是向东南到碣石山去看海。原来《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始皇之碣石。"秦始皇到过碣石山,刻石颂秦功德。相传汉武帝也登过碣石山,《汉书'武帝纪》:"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十二月,东临渤海,望祠蓬莱。"可能是在这时登碣石山的。碣石既是望海的名山,所以曹操到了卢龙,特地向东南走,去登碣石山观海了。

曹操观海的第一个印象是"水何澹澹",看到水波的摇荡。这时海上没有风,海水比较平静。接着看到海里的山岛,高耸着,上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时正在阴历七月,所以草木还很茂盛。这样写海上的山岛,跟秦皇汉武的登碣石山观海相比,很有意味。《秦始皇本纪》讲秦始皇到了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就是循方士去求仙人。相传海上有仙山,仙人住在仙山上。秦始皇到了碣石,看到海中的山岛,就要派方土去求仙山,找仙人,求长生不死之药。再看《汉书·武帝纪》,汉武帝到了渤海边,"望祠蓬莱"。蓬莱指海中的蓬莱仙山,因为蓬莱山看不到,只好望空祭祠,也有蓬莱指海中的蓬莱仙山,因为蓬莱山看不到,只好望空祭祠,也有求仙人、找长生不死之药的意思。曹操就不同了。他看到海中的山岛,上面草树茂密。他不相信那是仙岛,也不相信那里有仙人居住,也不相信有长生不死之药。这点,可以从他这首《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中得到证明。他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即神龟虽活得久,还是要死的。腾蛇像龙一样能兴云驾雾,是神物,也要死的。这样看来,他跟秦皇汉武登碣石求长生不死之药是不同的。他看到的海中的山岛,只是生着一片茂密的草树,不谈求仙的话,曹操这样写,他的《观沧海》,就胜过秦皇汉武的观沧海了。

曹操接着写大海的变化。"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海上起风了,萧瑟,形容风声。海上起风,大波浪涌起,写出大海的声势。"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极形容海的广大。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里讲夸张声貌,在汉朝的辞赋里已达到极点。他举出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有"日出东沼,入乎西波"。马融的《广成颂》说:"大明(日)出东,入乎西陂。"扬雄《校猎赋》说:"出入日月,天与地沓(合)。"张衡《西京赋》说:"日月于是乎出入。"可见形容地域的广大,都用日月在这里出入的话,所以曹操也加以借用,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不同于前人的地方,再加上"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一加,也是结合秋天的景象,秋天的银河,特别光亮。后面两句是奏乐时唱的,与正文无关。

就《步出夏门行》这一首诗看,这一章《观沧海》写得最好。因为这一章是写海,既写了风未起时的海,又写了风起时的海,既写了海水,又写了海中的山岛;既写了白天的景象,又写了夜里的景象。话虽不多,写得却较全面。这是就写景物说的。在写景物中又有含义,是情景相生的。作者的情意没有点明,从景物中透露出来。从他写海的广大里,透露出他的广阔的胸襟。这里既有借用古人的话,又有新的创造,这也显出他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