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自杀问卷”被叫停 家长在担心什么?(4)

2021-11-25 06:06     中国新闻周刊

在第一层筛查中分数较高的学生,需要进一步进行筛查,由心理老师或医生采用相对专业的量表,对疑似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逐步深入了解,避免出现由于不理解问卷题目等导致的“假阳性”问题。而在阳性结果筛查出来后,心理老师或医生再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询问他近期有没有消极的想法或计划。

而测评筛选只是第一步,后续对应措施也需及时跟上。每一层的测评筛选方式都需要专家进行评估。而筛选方法也需先进行小样本测试,验证是否可行,然后再进行大规模推广。而后续的保障、管理、治疗措施都需要和不同机构对接,如医院、学校、社区等。 

但黄满丽表示,目前的筛查是“一刀切”。如果筛查出某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去医院开具证明,证明可以返校。“但并不是我抑郁症就不能上学,除非是非常严重的。”此外,对于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医生需要进行系统评估、动态观察后才能确定。因此,黄满丽认为这种“一刀切”的筛查方式,将责任转介给医生,“我们很被动。没办法,学生说你不给我开证明,我就回不去了”。

“迎检专用”的心理老师

周晓波从病人的年龄比例变化中,明显感知到近几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严重性。过去,周晓波所在的门诊当中,70%~80%左右为成年人,青少年占比20%~30%左右。但在最近5年中,工作日的门诊一半是青少年,双休日的门诊青少年占60%以上。“青少年患者中情绪障碍居多,情绪障碍中以抑郁情绪居多。”周晓波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上述变化的背后是患者就诊意识的增强及青少年发病率的增长。周晓波表示,“以前大家可能不会认为这是个病,不会来看病,觉得这就是个人太脆弱了。”而随着抑郁症发病率的提高,这类疾病逐渐受到重视。周晓波认为青少年患病的原因多样,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及生物学遗传等都是导致患病的因素。

学校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场所,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却远无法满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求。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朱生营调研了全国3142所小学、941所初中学校,发现仅有19.16%的城市城区学校、2.64%的农村学校设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在学校,升学率是第一,心理学科永远是被边缘化的。”郑州某中学心理老师李双表示,她所在的学校仅有一名心理老师。平时除了完成心理健康课及心理辅导等本职工作,李双还需承担大量的行政工作,如办活动、迎接检查、写新闻稿,还得有文有图,“都是杂活,领导可能觉得心理老师比较闲。”李双自嘲自己变成了一个“迎检专用”的人,“好像只有迎接检查的时候,大家才发现我是做了一些工作的,才发现心理老师还是挺重要的。”

李双工作两年以来,发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比想象中的严重,“尤其是开学那段时间,或者每年的3、4、5月份,我的QQ就跟炸了一样,会有很多学生在QQ上向我求助。”李双所在的学校属于美术类高中,男女比例为1:3,人际交往问题最为严重。

而经常被忽视的一点是,心理老师们自身也需要心理辅导,这在心理咨询业界被称为“个人体验”。李双在上班第一周,在心理辅导室接待了第一位学生,“他说想十八岁那年先掐死他爸爸,他再自杀。然后我晚上就一直在做噩梦。”李双表示心理老师非常需要心理辅导,“心理老师说好听点在做心理辅导,难听点就是情绪宣泄桶。”而在保密原则的束缚下,心理老师又无法将自己的压力告诉同事,“这个时候你就会非常痛苦。”李双在面临这种情况时,通常会向其他学校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或自己的大学心理老师求助。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