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河之战后,契丹大军再也不敢轻易进攻北宋。宋辽边境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但是,这仍旧是大战前的蓄力。
靖康之耻之前,完全可以说,北宋已经进入盛世,各项政治、经济指标都已达到巅峰。但是,两次汴梁之围却突然间结束了这个王朝。
而第二次幽州之战和君子馆之战后,北宋精锐尽丧,辽军游猎河北。这才是北宋真正危险的时候。然而,北宋却渡过险关。契丹人没能饮马黄河、打到汴梁,仅是因为三场规模不大的战役吗?
三场战役,远远不够。但三场战役,展现出的战斗能力却足够御契丹于国门之外,而契丹也暴露了自己弱点。
首先是人才。第二次幽州之战后,老将潘美在北宋人设崩塌,但在契丹依旧威名赫赫。而新秀张齐贤,更是以两千厢军击垮契丹主力。自此之后,契丹不敢轻易试探山西。河北方面则是以李继隆为首的一众名将。唐河之战,主帅和监军集体抗命,可见前线诸将的自信。而徐水之战,完全不是一支运粮队那么简单。河北方面的主要高级军官尽皆出场,否则尹继伦的偷袭不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