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费用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中信集团在营销费用管理使用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营销活动中,以营销名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禁而未绝,有些不良现象暴露出思想认识、制度设计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不足和风险。对此,必须高度警惕并加以解决。
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子公司领导干部和业务人员对国有企业政治属性和身份属性缺乏正确认知,对正风肃纪形势任务要求不敏感,对规范营销环节的规章制度不在乎。在政治站位上,个别领导干部没有从全面从严治党角度看待营销费用管理使用存在的风险问题,没有把"四风"问题与维护党的形象、履行国企政治责任联系起来,对"四风"问题的警惕性、敏感性不高,"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在纪律意识上,个别领导干部仍然存在"企业特殊论""金融例外论"等思想偏差,有些营销环节业务人员认为企业的营利性质、工作内容、交往对象与党政机关不同,在纪律要求、行为标准上不宜"管得太死"。在营销方法上,有些子公司迁就迎合不良社会风气和行业陋习,仍然停留在靠"吃喝送"建立和维系业务关系的低层次营销水平上,甚至个别营销领域领导干部仍然习惯在费用标准上攀比一些民企、外企的奢华做派。
管理不够精细。集团总部和部分子公司在规范营销活动、管控费用支出上还不够精细严密,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职能不具体等问题,钱好花、账好报、浪费大的现象时有发生。如,集团办公厅承担履职待遇制度制定和"四风"问题检查职责,但经常不能实时掌握全面情况;集团财务部承担财务管理专责,但多年来未开展专项检查,财务科目设置、记账规则和名称不规范,难以做到及时有效监测、分析和监管,导致全口径的营销费用支出总量和细分结构不能形成完整准确的数据比对链条。再如,2020年9月,集团修订履职待遇制度,要求各子公司在一个月内参照修订并报备审批,但有3家金融子公司反复强调行业特殊性,迟至2021年6月才出台配套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