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一代名相,咋就成了终极大反派“庞太师”?(4)

2021-11-05 08:19  360kuai

当然就只有庞籍了--只要看到"庞吉"或是"庞集"这样的名字,就知道其中的暗示是多么的赤裸裸了。

不过相比张尧佐,庞籍就更冤枉了。他既没有女儿或是侄女嫁给皇帝,自然跟外戚扯不上关系,而且生前死后都没上过太师。更重要的是,庞籍非但不是个大奸臣,而且在北宋星光熠熠的文官队伍中,无论才具、作为还是品德都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人,出身官宦家庭。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庞籍进士及第,官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司理参军,正式进入仕途。

庞籍很快就在黄州显示出他出众的才能,深受时任知州、后来也当上了宰相的夏竦的赏识,"以为(庞籍)有宰相器"(《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七十》)。于是,庞籍很快就因为夏竦的举荐得以入京为官,任开封府兵曹参军事。此后,才华横溢的庞籍又受到时任权知开封府的名臣薛奎的青睐,升任大理寺丞、知襄邑县,从此踏上了仕途的快车道,成为北宋文官队伍中又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话说夏竦跟薛奎虽然都是大人物,但在政见、德行、品性等方面并非一途,甚至颇有隔阂。庞籍能同时得到这两人的赏识,除了出众得令人无法忽视的才华以外,也证明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着独到的智慧,而这其实才是这真正的"宰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