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倭寇横行,为何到了清朝时期却踪影全无?(4)

2024-02-07 17:22     360kuai

从顺治初年开始,由于东南沿海郑成功抗清力量的存在,清廷为隔绝大陆人民与台湾郑氏抗清力量交通,防范人民集聚海上,严禁沿海百姓出海。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闽浙总督屯泰更是奏请于沿海省份实行更为严厉的海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随着"禁海令"和"迁海令"的推行,沿海三十至五十里内一片荒凉,想要出海根本不大可能。

在台湾郑氏被消灭后,康熙年间曾短暂开海,但之后又在乾隆年间开始再度紧缩,这次则是由于日趋频繁的洋人贸易,朝廷担心洋人与汉人联合起来反对清朝,于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只允许官方许可的商人组成"公行"与洋人来进行贸易(广东十三行因此形成),沿海百姓和商人仍然难以出海谋生。

日本方面,随着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西方列强开始向东亚地区渗透,与此同时大量西方传教士开始进入日本,这些传教士最初并未引起当时的统治者丰臣秀吉的注意,但随着日本多次起义背后都浮现出西班牙传教士的身影,尤其是德川家康统一日本期间的多次起义,最终导致江户幕府先后多次颁布锁国令。

最初的锁国令其实被称作禁教令更为恰当,其最初针对的只是西班牙的天主教传教士,德川家康与英国、荷兰等新教国家的关系尚且友好。直到德川家康去世之后,由于后世统治者难以区分新教和天主教,于是导致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时期禁教令开始真正变为锁国令,这种政策之下,日本人自然也就难以出海谋生。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