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一出外媒欢呼,中国“崩溃”了?!(2)

2021-10-24 06:06     北京日报

从具体数据来看,外媒单方面强调“4.9%”是缺乏深入研究的表现。就新冠疫情下的经济表现而论,观察一个国家经济复苏态势最科学、客观的方法是看去年和今年两年的平均增长率。单年来看,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下降不少,但从两年平均来看,只不过是从均值5.5%下降至4.9%,0.6个百分点。第四季度适度宽松政策出台后,两年平均增速有望达到5.2%,接近潜在增长速度的5.5%左右,经济增速出现季度波动是很正常的。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季度同比),图源:国家统计局

从历史经验来看,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的预测大部分都是失灵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崩溃论”就开始出现。结果,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崩溃,还在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彰显大国风范。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增长了20多年,由于日本高增长仅仅维持了20年左右,于是“中国高增长结束论”又出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经济仍在高速增长,又有人跳出来说“亚洲四小龙”的高速增长期也就是30多年,中国也该结束了。但实际上中国经济非但没有崩溃,没有产生过重大经济危机,高速增长持续了40年以上。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成绩再度非常亮眼。中国的邻国印度和越南,都没有达到预期的增长目标。美国先前经济形势较好时GDP增长预测达到7%,但是如今也大幅地下调。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前三季度增长的9.8%,是在去年同期0.7%的正增长基础上的增速。而一些其他国家今年增长速度则是建立在去年负增长的基础上。因此,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实际是向2019年经济规模的回归,而我国的目标是恢复本来的增长速度,这是一个本质的区别。因此,今年中国仍然是主要经济体中增长率最高的国家。


工人在流水线上装配发动机。图源:新华社

可以说,在过去的40余年里,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增长奇迹。即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长达42年的时间里实现年均9.2%的增长率,只有中国做到了。当年的日本、“亚洲四小龙”,甚至包括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在内,都没有取得过这样耀眼的成绩。“唱衰中国”是西方媒体的酸葡萄心理。事实证明,这些悲观预测都失灵了,而且还将证明会继续失灵。

中国复兴的时间历程,应以百年计

知事:“中国经济崩溃论”已经是被西方预测了几十年,为什么“崩溃”从未发生?

廖群:这个问题可以从中国经济自身特性、历史发展规律和增长空间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中国经济自身的特性——强大韧性和活力。韧性在近几年的中美贸易战和疫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虽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嘴硬”,声称从中国手里为美国国库捞回来许多关税。但现任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最近承认,美对华施加的关税主要由美国企业承担了,最后由美国人民来买单。而且,中国今年前三季度出口达到了23%的高增长率,且对美出口增长速度也很高。美国想用贸易战的手段摧毁中国的出口,可是中国出口反倒越来越强;美国想利用芯片卡住华为,但华为不仅挺住了,孟晚舟女士也回家了,5G业务正在全面铺开。这就是中国经济韧性的一个明显体现。如果没有疫情的突然出现,中国经济表现会更亮眼;但即便在疫情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中国仍能从去年一季度的负增长6.8%迅速复苏,全年达到了2.3%的正增长,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也是韧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是中国不会“崩溃”的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四大引擎”的强劲上。第一大“引擎”就是科技跃进。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信息革命,而中国在其中的很多领域正在领先世界。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领先,谁就会是最后的赢家,我国将在其中继续领先,实现科技跃进,尽显科技引擎的活力。

第二大“引擎”是中国城市群的崛起。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为代表的中国共计19个城市群在强势崛起,基本覆盖全国。城市群意味着人口和经济的空间重组,重组就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带来增长引擎活力。

另外两大“引擎”是经济结构的升级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无论是宏观经济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还是产业结构的升级,都是新的增长引擎动力。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无疑也体现了新的增长引擎活力。

从发展规律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正迎来历史性的复兴。上世纪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战败复兴,“亚洲四小龙”是脱离了殖民统治后出现的后殖民复兴。而中国的经济复兴,是在两百多年的衰落后向曾经延续上千年的世界前沿地位的回归性复兴。所以,中国经济复兴的时间历程应该以百年计。中国历尽跌宕起伏,正迎来经济复兴的历史窗口,经济非但不会“崩溃”,还将继续高速发展。相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人均GDP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从增长潜力来看,当前我国的人均GDP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即便经过了40余年年均9.2%的增长,我们的人均GDP仍然只有发达国家的1/4。日本高速增长期结束时,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70%,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了。“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期结束时人均GDP大概是美国的一半左右。而目前我国和美国的人均GDP比率,按当前汇率来看,只有美国的约1/6,按购买力来看,也只有美国的约1/4。由此看来,我国的快速增长仍未结束。

一盘大棋,中国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知事:接下来,要维持经济增速,还需要在宏观调控方面做出怎样的调整?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家放开了三胎大力促进人口增长,整顿了教培行业,稳定了房地产预期,规范了互联网大公司的业务。从长远来看,您怎么看这一盘大棋,它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廖群:短期来看,要求宏观政策从相对收紧转向适度宽松。财政政策方面,我国的财政状况相对健康,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在全球排名靠后,相对较低。从广义的财政赤字预算来看,目前实际支出的进度慢于今年的预算。所以,整个财政状况相对于政府预算较为充裕,为第四季度放松财政政策提供了空间。

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主要是减税降费和增加支出。前者,可以针对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进行定向减税减费。在支出方面,应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此前,疫情导致新基建项目延后,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慢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但现在疫情正在逐步收尾,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基建应该发力,这将会是今后几年财政政策宽松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也与信息经济发展的大方向相吻合。

2021年我国经济的表现整体上呈现一种“报复性复苏”的态势。所谓“报复性复苏”,即两年平均值接近于经济的潜在增速,也就是说,今年等于把去年的增长损失给弥补回来,大致回归到潜在增速。其他国家经济从疫情中复苏,是“恢复性复苏”,即今年经济的正增长幅度和去年经济的负增长幅度大致抵消,平均来看等于两年几乎没有增长,经济规模恢复到了疫情以前的状态。2022年我国经济将会继续向潜在增速回归。2022年的疫情可能不会完全结束,或许不能完全达到潜在增速,但进一步回归的态势和方向不会改变。

在经济增长回归潜在增速的大背景下,政府正在推出中长期发展的“大棋”,以更快实现中长期的发展目标。面向共同富裕的目标,房地产调控将会常态化;为防止互联网企业的垄断行为和保护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互联网公司业务规范不得不提上议程;教培公司的整顿配合三胎政策;碳中和、碳达峰的承诺为应对气候变化,为此不惜采取一定程度的限电政策,这些都是着眼于中长远目标的大计,方向也不会轻易改变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