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美国疫情数据”,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2)

2021-10-20 17:30  观察者网

“60个美属管辖地”包括:美国50个州、华盛顿特区、纽约市、美属萨摩亚、关岛、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以及与美国签订“自由联合条约”(CFA)的3个独立国家(指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和帕劳共和国)。

CDC分别展示了其数据报告各过程的示意图并配上解释 截图自CDC网站

“患者级数据”包括年龄、种族、流行病学特征等重要信息,而不包括具体身份等“可标签化的”信息。这些信息也来源于各州、领地、管辖地的报告,通过公共卫生机构发送至CDC。CDC称,该数据两周更新一次。此外,还有“14天的延迟”,目的在于“确保准确性”。

而在“死亡人数”方面,CDC提供则提供了两种数据:一种是“疫情汇总数据”中显示的死亡人数;另一种则是“临时性死亡人数”(Provisional Death Counts)。

CDC解释称,“疫情汇总数据”中的死亡人数由于是各管辖地直接报上来的,因此只是“初步信息”(preliminary)。

而在另一种被CDC称为“最准确”的“临时性死亡人数”(Provisional Death Counts)的统计过程中,具体病例的死亡信息将以“死亡证明”的形式送至CDC下属的“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最终通过NCHS页面上的“死亡人数”图表发布。

由于“临时性死亡人数”的凭证是由医生、法医和验尸人员开具的“死亡证明”,因此CDC认为其比上一种“疫情汇总数据”的初步数据更为精准。而其名称中的“临时性”一词则代表数据在不断更新。

观察者网19日查询时发现,仅NCHS“临时性死亡人数”的发布时间就滞后至少3天。

NCHS的“临时性死亡人数” 统计系统 截图自CDC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