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已过,《成化十四年》的背后,大明王朝究竟发生过什么?(7)

2024-02-06 12:42     360kuai

对于大明朝,特别是朱见深来说,民生问题一直以来便是一个不得不令人重视的问题!如果我们仔细浏览明宪宗的生平,便会发现朱见深继位之后,也是一步一步成熟的!从继位之初,明宪宗便不得不面对各色各样的民生问题!全国诸多地区的各色各样的地方反贼,以及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无不都给朱见深的王朝统治带来极大的压力!

而在宪宗成化年间,其中影响重大的民生问题之一便是流民问题。话说地处四省交界处的荆州、襄阳山区于元朝末年曾是红巾军的一个重要据点,明朝建立后由于川险林深、土地肥沃、矿藏丰富,且又是几省交界、疏实实于管理的地界,所以各地流民纷纷涌入,到成化初年流民甚至聚集已达150万左右。因为成千上万的流民挈妇将雏,涌进荆襄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所以明朝官府到成化年间不得不解决这一个长期以来的民生难题,思考万般策略,只有就地入籍,同时也使得数以百万的流民为此后荆襄地区的经济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成化初期,荆襄地区刘通与石龙、冯子龙等人,利用流民的不满,于房县竖立黄旗聚众造反,最终起义为官军所镇压,除石龙率领一部分人突围西向进入四川外,其余一万多义军及其家属被残酷杀害。随后,白圭在《处置荆襄疏》中向朝廷献计,认为应当乘此机会处置荆襄流民,以免死灰复燃,遗患无穷,于是他提出了处置荆襄流民的方案!

在流民中推行附籍与发还原籍相结合的政策,以消除隐患。具体的做法是:住种已久、愿意附籍者,允许附籍并纳粮当差,成为编户;不肯附籍者,发回原籍纳粮当差。

但由于地方官员并不认真推行,也使得先前的矛盾一直没能得到妥善解决,甚至导致数年之后流民再次发动更大规模的反抗,官府再次花费大量力气才得以平定。然而,此次平乱中的滥杀无辜,也让流民极为愤慨,根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荆襄流民问题。两年前,也就是成化十二年,河南歉收,饥荒严重,导致在荆襄地区的流民又集聚到了数十万人。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