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明天在昆明开幕,公约执行秘书:期待中国发挥领导作用(2)

2021-10-10 21:30     观察者网

1992年5月2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协议文本在肯尼亚内罗毕获得了通过。1992年6月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生物多样性公约》向所有的国家开放签署。

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了这份公约,成为最先签署的国家之一。截至目前,《生物多样性公约》一共有196个缔约方,是全球签署国家最多的国际环境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公约的缔约方大会是公约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每两年召开一次。2010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0次会议在日本名古屋召开,通过了“爱知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简称“爱知目标”)。

“爱知目标”共包括5个战略目标和20个具体目标,旨在应对2010年至2020年间国际社会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这也是全球第一个以10年为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其中五个战略目标分别为:通过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到政府和社会中,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成因;减轻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压力,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保护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改善生物多样性状况;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收益;通过参与式规划、知识管理和能力建设提高保护水平。

《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20条“爱知目标”,无一条实现

2020年9月,《公约》秘书处发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指出,“爱知目标”全球实现情况总体不够理想,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压力仍在加剧。

当前,人类已经改变了地球75%的陆地表面,地球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不断退化;地球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灭绝和种群大规模减少,近100万个物种濒临灭绝,约占人类已知物种总量的八分之一。

其中特别提到,2010年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中的20个行动目标,没有一条完全实现,仅有6个目标部分实现,因此全球正处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十字路口。

中国执行情况优于全球领先水平

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