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第一任为曾怀,主守)孝宗启用主战派叶衡为相,然而叶衡又因忤逆孝宗意,为谏官弹劾而罢。之后史浩拜相,却又因其主守与孝宗之意相悖,而被罢相。
需要注意的是,在叶衡与史浩之间有着长达两年多的"无相状态",在此期间代行相权的是参政龚茂良。孝宗想干什么?寻找"恢复之臣"。终于,淳熙五年十一月,赵雄拜相而此后长达近三年的时间里为独相,孝宗恢复之意可想而知。
不过,当时的大环境已然转变,赵雄纵使不忘"二帝在沙漠","尝上疏论恢复计",也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在言语上呐喊,而无法言行一致,所行事多为同主守派的防御之策。
淳熙八年八月,赵雄因被言"多私里党"罢相。此后王淮、梁克家、周必大等也皆只是偏于内政的主守派。此时,孝宗年老,恢复之意也慢慢消失,一心转到内政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