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对房玄龄的评价不太满意,他表示房玄龄的看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李世民看来,隋文帝事无巨细皆由自己决断,对朝中大臣不信任,天下大事非常之多,皇帝有再大的本事,也无法将大小事皆办妥。隋文帝事必躬亲是不对的,而李世民认为他自己与隋文帝不同,能选任天下有本事之人,任之以相应职务,由他们拟定处事方案,上报宰相审核,再由宰相奏报给李世民批准。李世民对处事有功者奖,对处事过错者罚,如此一来,诸臣皆能尽心尽力办政事,以此方法治理天下,天下岂有不治之理?李世民认为房玄龄身居朝中要职,是辅佐理皇帝治理天下的重臣,对皇帝所下旨意若觉得有不妥之处,当及时提出,不可盲从旨意。李世民的态度,反应了他与房玄龄有着非常协和的君臣关系,他相信房玄龄是可以共商治政大计,是可以尽力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贤臣。
房玄龄的杰出治政能力和高超政治智慧是很值得重视的。
第一,房玄龄为李世民拟文书、定典章、正礼仪、修国史,成为李唐王朝的第一支笔。
每朝代的帝王,特别是建国之初的帝王,都需要有信得过、有才学的大文人的辅佐,李世民也一样,无论是他是秦王时,还是登基成唐太宗之后,都需要有文人谋士的辅佐,而房玄龄学识渊博、文采过人,自从他投入秦王的阵营之后,就充分发挥它擅长于草拟军书表奏的特长,为李世民草拟文书,成为李世民的第一笔杆子。
史书记载,房玄龄拟订文书时不用草稿,挥笔而就,文笔精炼而且说理周全。此外,房玄龄智略过人,在军旅生涯中,为李世民参赞军机,很有才略。就连唐高祖李渊都看出房玄龄的智略和才干,他对身边侍臣赞扬房玄龄说:"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即李世民)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参看《贞观政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