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首席谋略家的政治智慧(3)

2024-09-21 17:22  360kuai

房玄龄出身于士族之家,家门显赫。

唐初的一些高官显贵的出身都很显赫,不少大臣与前朝皇室和权臣都有密切关系,比如,杨恭仁,他虽在后世不是那么出名,但他也是隋朝的皇亲国戚,曾任多地刺史,成隋朝的安郡开国公、车骑将军,而在李唐取代隋杨之后,杨恭仁被封为观国公,后来做了凉州总管,抚慰西北,最后升任至唐朝宰相。房玄龄也属于家门显赫的高官后裔,他的曾祖房翼,曾是北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他的祖父房熊,是褐州主簿;他的父亲房彦谦,好学博闻,通涉《五经》,很有辩才,是魏、齐间山东的有名学者。房玄龄受其父的影响,自幼聪慧好学,善诗能文,博览经史,而且,他向其父学得一手好书法,工于草隶。房玄龄十八岁于齐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县尉。在岁末的乱世中,房玄龄感到他继续在隋朝做官很难有大的前途,在唐国公李渊率兵入关后,房玄龄从渭北赶至秦王李世民营中,投靠李世民,在跟从李世民出征之后,被任命为秦王府记室参军,为李世民筹谋军政事务,逐渐成为李世民身边的重要谋士。

房玄龄富有远见,他早预见隋朝必然灭亡,投入李世民阵营,成为其得力的文臣。

由于年轻时便能博学多闻,善于思虑,房玄龄很早就预见到隋朝必然灭亡,所以,他放弃了隋朝的官职而投靠李世民。据说,房玄龄在年轻时,便私下里对其父房彦谦说:"隋帝本无功德,只知诳惑百姓。而且不为国家长久之计,诸子嫡庶不分,竟相淫侈,最终必互相诛夷倾轧。现今国家康平,但灭亡之日翘足可待。"(参看《贞观政要》)房玄龄的见识非同寻常人,他投靠李世民之后,屡次跟随李世民出征,每攻下一处,秦王府军中的不少人都免不了大肆搜抢珍宝异物,而房玄龄却无意于珍宝,他四处访寻杰出人才,尽力为李世民举荐英才。秦王府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房玄龄着力为李世民搜寻文臣武将,是李世民人才策略的实施者,秦王府人才济济,这与房玄龄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而且,房玄龄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君臣常讨论治国谋略,比如,房玄龄曾与李世民讨论隋朝皇帝的治政教训。有一次,李世民问房玄龄该如何评价前朝皇帝杨坚,房玄龄分析说,隋文帝杨坚勤于政事,每与朝臣论政事,皆很晚才歇息;杨坚对五品以上官员,皆能让其坐而论政事;隋文帝虽不算仁厚,但却是有所作为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