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大太监,前三位千刀万剐,死不足惜,最后一位却名垂千古(2)

2024-03-22 09:42     360kuai

后来瓦剌军来势凶猛,侵犯明朝。明朝守卫西北的将士,几次交战失利,急忙向京师请兵救援。根本不懂军事的王振,对瓦剌的军事进攻没有足够的认识,以为让英宗亲征,就能把瓦刺兵吓跑。所以,他为了侥幸取胜,冒滥边功,便在明朝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怂恿英宗亲征,让英宗效仿宋真宗亲征的榜样,以便青史留下美名。英宗平日里对王振言听计从,同时也幻想着像其曾祖父成祖那样数入漠北建立赫赫军功,所以这次听了王振的话,也认为亲征是他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便不与大臣们商议,做出亲征的决定,并宣布两天后立即出发。

后来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英宗的护卫将军樊忠万分愤怒,抡起铁锤对准王振的脑袋,狠狠地砸了下去。王振这个祸国殃民的恶宦,终于落得个罪有应得的可耻下场。

相比而言,第二位出场的刘瑾可就风光的多了,当时的奏章都要准备两份,一份给皇帝,一份给刘瑾,当然了.给皇帝的那份是没有回音的,这是相当明智的.你要指望朱厚照先生按时上班批奏章.那就是白日做梦.大家只能指望刘瑾努力干活.毕竟有人管总比没人管要好.换句话说.在那几年里,大明王朝的皇帝基本姓刘.朱厚照本人都没意见.谁还愿意管闲事?可问题在于刘瑾先生读书不多.水平不高.处理不好国家大事,时不时还搞点儿贪污受贿.搞得朝政乌烟瘴'几十但这些都是小儿科.之前的很多太监先辈都干过.刘瑾先生之所以恶名远扬.其实是因为他的记性好.所谓记性好.就是但凡骂过他的.就算过几年他也记得一清二楚。

刘瑾就这么无法无天地搞了几年.越来越嚣张.皇帝老大,他老二.可是老大不管事,所以基本上是他说了算.投靠他的大臣越来越多.势力也越来越大.而反对他的则是杀头的杀头,充军的充军.几乎都被他干净利落地解决掉了,李东阳也只能苟且偷生。天下之大.刘太监当家!

刘瑾的贪婪专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安化王趁机于1510年4月发动叛乱。由于不得人心,叛乱很快被平定。太监张永利用献俘之机,向武宗揭露了刘瑾的罪状。刘瑾伏诛,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