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不高兴就“拉出去砍了”?这种事不可能发生在秦朝(2)

2022-09-28 06:59     360kuai

从量刑方面来看,《秦律》虽然总体偏严,却也绝不是一刀切。比如对未成年人会适当减刑。《法律答问》有好几处出现了“小未盈六尺”字样,这是在无法确认当事人年龄的情况下,通过量身高标准来判定他是否成年。自首(秦朝称“自出”)也可以减刑,假设某人贪污了公家的财物逃亡,如果是被抓,那就按更重的盗窃罪论,但如果你肯自首,就可以只按逃亡罪论,相对来说处罚较轻。

如今我们早就习惯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在秦简中几乎看不到,原因也很好理解:秦朝一天到晚要么打仗,要么修建各种工程,对劳动力的需求永远都不够,不可能允许太多的违法者蹲在监狱里白吃白住不干活,所以《汉书》称秦朝“囹圄成市”(监狱多得像集市),很可能是夸张的描述。反倒是经济处罚、劳动改造和肉刑更加常见,它们也都是以不削弱受刑者的劳动能力为前提的。

经济处罚叫“赀刑”,类似罚款,以“一盾”“一甲”作为罚款标准,也就是制作一面盾牌、一套铠甲的成本,“一盾”为384钱,“一甲”为1344钱。一般适用于不严重的违法行为。

劳动改造也就是人们熟悉的罚为刑徒。官府会根据罪行的轻重等级,让违法者从事不同类别的体力劳动,由轻到重依次为“候”、“司寇”、“隶臣/隶妾”、“鬼薪/白粲”、“城旦/舂”等,刑徒正是秦朝进行各项大工程最主要的劳动力来源。

秦陵附近出土的铁钳,佩戴在刑徒身上。

肉刑分很多种,最轻的是刮掉犯人的胡子或头发,这叫“耐”或“髡”;重一些的是用竹条抽打犯人,这叫“笞”;最常见的是“黥”(刺面)、“劓”(割鼻)、“斩趾”(砍脚)。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名士淳于髡,他就是受过髡刑,造型大概类似《大秦帝国》第一部《裂变》中,墨家的邓陵子。同样是在《裂变》中,有一场重头戏是公子虔、公孙贾受刑,他俩一个被割掉鼻子,另一个被脸上刺字,正是这种肉刑的写照。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