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颠覆又一次发生了。
早在2016年,京东集团副总裁肖军与京东自动驾驶部总经理杨晶进行了一场深度谈话,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神秘的“京东X事业部”成立了。
或许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京东第一次向无人配送领域,伸出了触角。
“在全流程智能化的理想状态下,商品会进入到京东的无人仓中,由机器手和无人车完成码垛、上架。然后,在由无人车和无人机完成配送。”
正如一位京东的供应链产品经理所言,要实现智能快递配送的美好愿景,强大的智能商业预测系统是关键,最后一公里的无人车与无人机也不可或缺。
据悉,针对无人车,京东曾提出了三个阶段的目标与畅想。
初期,主要还是运行在封闭道路,就是从配送站点出发,到园区门口的这条道路,可能要占用非机动车道。
中期,能够覆盖越来越多的快递点,甚至可以做到进楼,上下电梯。
远期,可以完全充当一个全自动化的快递员角色。
从2016年,京东的第一代无人配送车问世,2017年第一次进入大学校园尝试运营,2019年,京东物流的无人配送设备顺利出海,在日本中部城市开展无人配送服务,再到推出超400项专利的无人配送车版本4.0。
自动驾驶技术、小车续航能力、开放道路的复杂性、障碍物类型与高层建筑遮挡……
多次迭代升级之下,是对于种种难关的势如破竹,一切也印证了那句话: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就像在京东推出的第一代无人配送车“大白”在校园尝试运营之初,网友惊讶感慨之余,也有不少人奚落:“小车后面还跟个安全员,这算什么自动驾驶”、“车子这么小,还走不出校园”……
而今,在京东对于“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模式的不断革新中,往日的争议慢慢地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