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房就是救济组织为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和乞丐设置的,相当于现在救济站。里面全都是由鸡毛铺的床,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虽然味道可能不是那么好闻,但至少也要比成为了路边冻死骨要好。
不过鸡毛房有规定,入住者在第二天早上就要离开这里,否则住舒服了不想走了还得了?因此这里也只是清朝乞丐们暂时的安身之所。这些鸡毛很便宜,又不好携带。因此乞丐们也不会想到要将这些鸡毛偷走。《批本随园诗话》有记载:"京师鸡毛坑,专为乞丐而设,冬夜无火,以鸡毛围身,相倚而睡。鸡毛每筐值一二文,店钱则四文而已。"
而在鸡毛房的状况如今已经无从去考究了,清代诗人蒋士铨在《鸡毛房》一诗中曾写道过:"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黄昏万语乞三钱,鸡毛房中买一眠。牛官豕棚略相似,禾秆黍秸谁与致?"鸡毛房虽然简陋,但却已经是身处北方寒冬腊月的乞丐最好的归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