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威海保卫战时清朝内部派系斗争依然严重(2)

2024-01-14 16:22     360kuai

27日,御史安维峻等京官60余人,联名上奏请诛丁汝昌。他们称前方将士孤军捍垒,血肉横飞,而丁汝昌却晏坐于蓬莱阁重帷密室之中,姬妾满前,纵酒呼卢,视如无事。又称丁汝昌诞妄性成,自谓内有奥援,纵白简盈廷,绝不能伤其毫发。而军中舆论,则谓其外通强敌,万一事机危急,不难逃亡海外。安维峻们预计,若日军"直扑威海,丁汝昌非逃即降,我之铁甲等船,窃恐尽为倭贼所得",故建议将丁汝昌即行开缺,授署理长江水师提督彭楚汉为海军提督,或即擢汉纳根为海军提督。

命新提督将丁汝昌锁拿解京,交刑部治罪。显然,这些高谈阔论不着边际的北京言官们是很富有想象力的。但这种被称作"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监察制度,同样不也是中国人的悲哀吗?

李秉衡,字鉴堂,奉天海城人。他以捐资正八品的县丞出身,竟然做到从二品的巡抚,这在当时堪称凤毛麟角,全凭"忠直"出名。这一系列的参奏,引出17日皇帝发布上谕,将丁汝昌交刑部治罪。18日,皇帝又命李鸿章详细遴选,奏保海军统帅,并提出李和、杨用霖、徐建寅三个人选供李鸿章考虑。20日,李鸿章回奏,以为三人均不合适。21日,皇帝进一步通知李鸿章,丁汝昌既经拿问,海军提督即着刘步蟾暂署,着李鸿章遴员保奏。

丁汝昌俟经手事件交替清楚,迅速起解。消息传来,东海关道刘含芳、威海统将戴宗骞、张文宣、刘超佩,海军刘步蟾暨各舰管带纷纷致电总理衙门和督办军务处,恳吁挽留丁汝昌。理由是临阵易将,不独水师失所秉承,即陆营亦乏人联络,军民不免失望。23日,皇帝再谕:"丁汝昌着仍遵前旨,俟经手事件完竣,即行起解,不得再行渎请!"李鸿章在向威海传寄这一谕旨时,附作说明:"查经手事件所包甚广,防务亦在其内,应令丁提督照常尽心办理,勿急交卸。"他的这一解释,恐怕是某种幕后活动的结果,但到此时,也确实难以挑出合适的海军提督人选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