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人生底色,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7)

2022-12-18 09:00     360kuai

朱元璋对此建议置之不理,于洪武二年(1369年)命令开工在临濠营建城池宫阙,前后六年,耗费极大。加上朱元璋在同王保保的战争中又吃了败仗,死伤无数。在这种形势下,洪武八年四月,恰好在刘伯温去世之时,朱元璋最终不得不亲自撰写罪己文告,到中都祭告天地,罢建中都。

文章称,刘伯温的逆耳忠言终被验证,也彰显了这位开国功臣"以道事君"的高尚人格。刘伯温是魏征一样的谏臣,可惜朱元璋不是唐太宗。朱元璋并不需要这种拥有高尚人格的臣子,他更信任同为淮西人的嫡系,如李善长与胡惟庸。

在与李善长有过几次公开的争论后,刘伯温以丧妻之名请求告辞还乡。这本来是可以求得善终之事,然而刘伯温虽然被朱元璋比作自己的张良,比起明哲保身的张良,还是相差甚远。张良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

据《资治通鉴》记载:自从刘邦定都长安后,张良开始不吃五谷,足不出户,并执意求去:"追随赤松子并探求长生不老药。" 嘉靖时的知识分子廖道南批评刘伯温不能及时功成身退,大抵是与张良比较。在辞官3个月后,朱元璋召刘伯温回京,刘伯温欣然从之。然而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仅被封为诚意伯。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