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中国2次迁都 为何第1次选洛阳第2次选重庆

2024-01-16 16:42     凤凰网

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历经了艰苦卓绝又辉煌正义的十四年抗日战争。在此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曾经两次迁都,以避开日本侵略军的锋芒和保存积蓄实力。

然而,1932年国民政府选择了迁都洛阳,而1937年,国民政府却最终选择了重庆作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陪都)。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国民政府两次迁都各不相同呢?

首先,面对的日本侵略形势存在不同

1931年“九一八事件”之后,日本主要精力在于霸占我国东北地区,扶持清废帝溥仪担任傀儡头目的“伪满洲国”,此举自然遭到了国际国内社会的一片谴责和反对,而日本于1932年发动入侵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混淆视听,转移国际视线的目的。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日本暂时并没有发动全面侵华的的计划,其当时在东北的关东军人数在5万人左右,投入上海的军队兵力后来一度达到近10万人左右,这样的兵力显然不足以支撑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

但是由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距离上海仅300公里路程,且位于长江南岸,极容易遭到日本水陆并进的威胁(而实际上当时日本海军确实也派出数艘舰艇顺长江开赴南京下关江面进行威慑)。因此国民政府此时的迁都带有相当程度的应急、避其锋芒的色彩。

而位于中原腹地的洛阳,无论是离正在发生战事的上海地区,还是日本正在扩张的东北地区都较为遥远,且交通较为便利(有铁路和机场),因此是一个理想的暂时应急之地。

上图_ 七七事变:卢沟桥中国军队机枪阵地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