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内阁首辅谁的权力大?

2021-09-15 13:00     360kuai

司礼监的权力依附皇权,在皇帝给宦官放水的前提下,可以同时拥有决策权,司法权,军务权,其影响力自然远远大于内阁。

明代内阁的权力,说到底也就是票拟权。国家有什么具体政务要处理或者什么大的决策,内阁会针对此事形成一个大致的行政建议,这份建议往往附在此事的奏疏中。你可以理解为政务的建议权。

之后这份东西到了司礼监,司礼监一般会根据轻重缓急进行排序,然后交给皇帝去批复,即皇帝对此事有没有个人意见?如果没有是不是可以直接参照内阁票拟去施行?这是明代皇帝的"批红",也就是政务的决策权。

皇帝觉得没问题,那么接下来这份文件就会按照流程分发给六部的各个衙门,这些衙门就开始具体实施这一政务举措,即行政权。然后各衙门个各地的言官们,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举。

但司礼监这里其实是有一个很大的空隙可以钻。如果皇帝不想太劳累,对一些内阁的票拟,就直接让司礼监的大太监代为批红了,也就是把决策权下放给司礼监的宦官。这个时候内阁的票拟能不能通过,完全就是看这个太监的主见了。

明代但凡宦官起势的时候,王振,刘瑾,魏忠贤等人,无不把持着司礼监,因为按照行政流程,他们在源头上卡住了文官集团的话语权。

事实上,明代所有宦官专政的时期,其实都是皇帝在刻意扶持宦官们,用来打压文官集团,巩固皇权。而皇帝在完成既定的政治目标之后,随时可以牺牲掉这些太监们,还能留下"拨乱反正"的贤名。

同时,司礼监的高阶宦官,比如司礼监掌印太监,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其实还有许多衍生的权限。比如东厂,明代绝大多数时期东厂的提督太监往往就是司礼监一把手或者二把手担任的,而东厂是有权力辖制锦衣卫的。

还有各地的镇守太监,按惯例一般会出自司礼监和御马监两个宦官系统,但具体哪个多哪个少,又因为每个时期的不同状况各有高低。

所以你可以这么理解,如果皇帝想修理大臣了,一般会选择扶持宦官,而司礼监的太监们在这个时期,往往就有了政务的决策权,缉捕审讯的司法权,统领军队的军权。这么一比,单单只有政务建议权的内阁,再加上一天到晚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几位阁臣,拿什么和司礼监去抗衡?

一家之言,聊以解闷。

朝史暮想,独家原创。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