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核威慑制衡力, 俄打造新款“末日飞机”(4)

2021-09-12 15:28  李润琪 陈梓毅 韩正猛 吴思冲

其次,伊尔-80掣肘的航电系统也亟需升级。航电技术历来是俄工业部门羸弱的一环。"伊尔-80"内部电子设备繁多,线路冗杂,大大增加了飞机的耗电量;其通信设备包括短波接收天线,短波发射天线,超长波发射拖曳天线,超长波接收天线等,以进行常规通信,此外还配备了R-176 超短波电台天线,以联系战略导弹兵。但这些通信装置以及控制装置不仅存在诸多设计缺陷,而且耗电量极高,导致"伊尔-80"需在机翼下方挂载两台发电机;其头部的整流罩因收纳天线而突出,导致飞行阻力增大。为解决这些问题,俄方首先应当对其落后的机载通讯及控制系统进行升级;其次还要对航电技术进行持续的研究与技术革新,方能"治本"。

然而,此次"破茧"之路却荆棘满布。一方面,在欧美的联合经济围剿与国内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下,俄近年来经济走弱,短期内尚无复苏迹象,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造成其军费预算紧缩。在如此恶劣的经济环境下,俄继续坚持在军工生产研发方面拓展新局,无疑会使本就捉襟见肘的军费预算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像"末日飞机"这种集机动性、续航能力、防护能力、航电技术于一体的航空综合体,对本国军事工业与航空工业的要求极高,世界范围都罕有国家具备这种研发技术。但从长远的战略考量出发,俄方仍应克服重重阻力,坚定实施打造新型"末日飞机"的计划。新型"末日飞机"一旦推出,不仅将消弭本国"末日飞机"与美国"E-4B"在性能上的不对称性,同时能使得俄罗斯对核战争的应对能力提升一个档次,并且将进一步提升俄罗斯航天工业部门的生产研发能力,为俄后续各类航空航天器、新型飞机的研制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与技术人才。

如今大国间的军备竞赛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美俄核武库之间的"缠斗"与博弈远未结束。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末日飞机"作为应对核战争爆发而预设的最后一层屏障,无论如何,我们绝不愿目睹"末日飞机"迫不得已"矫首而徇飞"。在世界以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的当今,各国应落脚在如何管控分歧,维护和平,避免彼此产生激烈摩擦甚至爆发核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