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此时也认识到不该放虎归山,立即派阳处父去追赶,当阳处父赶到黄河渡口时,孟明视等三人已船到中流。他忙解下驾车的左马,以襄公的名义送给孟明视,想引诱他们回来。
孟明视知道是计,便在船中向他行礼道: "贵君不以我们的血去涂你们的军鼓,让我们回去请死,就是莫大的恩惠了。若回去被杀,虽死也要在地下感激贵君,若以贵君之惠得免于死,三年后拜谢贵君的厚意。"秦穆公听说三将生还,身穿素服亲到城外迎接。他伤心地自责道: "都是我不听赛叔的忠告,使你们蒙受耻辱。你们无罪,都是我的过错。"于是恢复了三人的职位,以图报复。果然,孟明视等人后来没有辜负秦穆公的信任,三年后领兵伐晋,济河焚舟,报了殺战之仇。
整篇文章虽然是记事,却处处突出人物,以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秦穆公拒不听取蹇叔的忠谏,显示出刚愎自用的性格;但在战败后却能痛切地反躬自责,所以当孟明视等被晋国放归时,竟会"素服郊次,向师哭曰: "孤违赛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从这种语言和行动中,可以看出秦穆公吃一堑,长一智,既没有迁怒于人,又勇于承担责任。由于秦穆公具有这种不凡的气质,就预示了他在不久的将来,在争霸的斗争中必然取得胜利。这是秦穆公所独有的个性,笔墨不多,形象却很鲜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