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和少数接受到高等教育,接触过西学的进步人士相比,社会上更多的是被社会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底层人民,他们不知道什么国际形势,工业革命,帝国主义,他们只顾得上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能否维持家里人一天的温饱,至于冒着生命危险变法改革?对他们而言,那是遥远而愚蠢的事情,还不如勤恳的替洋大人拉一趟马车,赚几个铜板有意义,至于洋大人为什么在中国地位如此之高,那是他们不会去想的事情。
在这个民化未开的年代,先驱者们往往就是谭嗣同这样的结局,有许多希望国家进步的青年遭到了扼杀,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却不被众人所理解,反倒沦为笑柄,甚至是被联手抹杀。对于身处黑暗时代的愚民而言,谭嗣同等人就如同一道谣言的光芒,或许谭嗣同的愿望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但是这一束光太耀眼了,这一束光便成为了罪恶。
谭嗣同名言
另一方面,对于谭嗣同等人而言,他们所行之事,虽然是值得赞扬的,但是却居庙堂之高而不懂民情,在他们创办了《万国公报》、《知兴报》、《时务报》等报刊宣传自己的思想,但却对底层人民不屑一顾,他们所争取的对象几乎都是知识分子,毕竟在那个年代里,没有几个平民百姓识字,甚至是愿意花钱买报纸。不想破除百姓思想中的愚昧,又怎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