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社会,天南地北的中国人相互交流基本上是不成问题的,但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原因也很简单--古代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可能说通用话。
会说国家通用语,这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而且也不难达到。但这是工业社会后,国家生产力、社会组织力、人员流通性都大大提高的结果。但是在古代的农业社会,普及语言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任何政权都没有那个条件和能力,即使是天然有着追求统一特征的中国,秦始皇也只能做到"书同文",而不能做到"语同音"。
即使是今天,南方非官话区的一些方言和普通话差别都是相当大的,甚至到了完全不能互通的地步。当然,在古代大多数情况下,这个问题影响也不大。封建社会天然抵制人口流动,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出不了县,甚至出不了村。一辈子种田,也不需要太多地社会交流,所以会当地方言就够了。
不过,中国毕竟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般小民这样是够了,但是对于国家工作人员,会说通用语那还是必须的。可是,他们的普通话真的流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