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称赞宋仁宗赵祯说:"《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历代史家也将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说他"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大量的溢美之词都抬举了赵祯。细读史籍,以全方位的史实、数据为准绳,你就会发现赵祯的"仁"只是对亲贵、近臣和他周围的人,对于百姓、国计民生,则毫无仁义可言。(至于他荒淫无度、沉湎女色,是非不分、颟顸无能,我将另辟专章阐述。)
《宋史志第一百三十七 食货下六》记载:1034年男丁,"景祐元年二千六百二十万五千四百四十一口"。而《宋史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记载:至他死的嘉祐八年那一年男丁,"主户一千二百四十六万二千五百三十一,口二千六百四十二万一千六百五十一。"整整三十年时间,人丁只增加了十七万多人,平均每年增加不到六千人。跟后来的宋神宗时期每年增加上百万(以后在宋神宗专章中会详细阐述)根本没法比。 和平时期人口增长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宋仁宗实际主政的全过程,人口几乎没有增长,何谈"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作为社会发展重要标志的人口没有增长,反映出哪些问题呢?反映了赋税增加,统治阶层支出增大,不仁的苛政引起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血腥镇压导致人口不能增长。下面逐一用史实和数据引证: 曾任三司使的包拯统计:"臣谨按景德中天下财赋等岁入四千七百二十一万一千匹、贯、石、两。"《宋史?食货志》载三司使王尧臣上奏:"庆历二年,入二千九百二十九万,出二千六百一十七万。" 而嘉祐年间(1056-l064)平均岁入钱三千六百八十二万二千五百四十一贯(36822541.165),岁人的谷物二千六百九十余万石(26943575),帛绢绸八百七十四万五千五百三十五匹(8745535),草二千九百三十九万六千一百一十三围(29396113)。合计一万一百九十万七千七百六十四匹、贯、石、两。土地、人口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总税收比四十多年前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多,现钱比十几年前的庆历二年增长了七百五十多万贯。这是怎么来的?只能通过增加夏秋两税、丁口税、各种杂变附加,横征暴敛来实现,宋仁宗不断加重广大人民的负担,试问他的仁义从何谈起?
赵祯对亲贵、近臣这个小圈子确实够"仁"的,他给定节度使月俸铜钱400贯、宰相月俸300贯……他第四等的妃子"才人"的月俸就有二百贯。他的孙辈皇帝赵顼说仁宗时期:"宫中一私身之奉有及八十千者,嫁一公主至费七十万缗,沈贵妃料钱月八百缗。"就是说宋仁宗给他父皇的妃子是每月800贯,嫁一个女儿是七十万贯,后妃自己私自召的宫女身份高的月俸也有八十贯。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六载:嘉祐七年司马光对宋仁宗滥发薪资已经很不满意:"尝闻耆旧之人言,先朝公主在宫中俸钱不过月五千。其馀后宫月给大抵仿此……窃闻近日俸给、赐予比于先朝何啻数十倍矣"。孔平仲《谈苑》卷二记:"宋次道云,李长主在宫中请十千,晩年增至七百千,福康出降后,月给千贯。"薪俸成几十倍的增长。他赏赐也很随意,1043二月,宋仁宗一次就赐陕西四路招讨使韩琦、范仲淹、庞籍钱各百万。难怪亲贵、近臣后妃都称他"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