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永超
一部中国近代史,盛宣怀是一个不能不说的人。对于他,人们褒贬不一。李鸿章赞他"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识敏瞻,堪资大用。"《清史稿》作者却骂他是"侵权违法,罔上欺君,涂附政策,酿成祸乱,实为误国恶首"。孙中山眼中的盛宣怀,"热心公益,而经济界又极有信用。"而在鲁迅看来,盛宣怀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盛宣怀一生究竟有哪些作为,为何人们对他褒贬不一?
盛宣怀,字杏荪,1844年生于江苏武进,亲祖父、父亲都曾担任官职。26岁那年,经父亲的引荐,他进入李鸿章的幕府办事。由于工作出色,深受其赏识。当时,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都把持在英美航运公司手中。盛宣怀认为,中国要想富强,必须发展工商业,而发展工商业,交通权益不能被外国人垄断。于是他向李鸿章建议,创办轮船招商局,把航运之利从外国人手里夺回。经过李鸿章举荐,他成为轮船招商局首任督办。从此,盛宣怀利用李鸿章的权势,创办了一个又一个洋务企业,他也投桃报李,每办一个企业,"皆有虚股若干以馈鸿章"。当然,他也没少借职务之便,大肆贪污、侵吞国有资产。
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后,盛宣怀随之前往。在天津,他创立了中国电报总局,主持了全国各地几十条电报线路建设,又创办电报学堂,以培养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