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攻入大都时,曾经缴获元顺帝自制的宫漏,作为战利品献给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看了后说:"废万几之务,而用心于此,所谓作无益、害有益也。使移此心以治天下,岂至亡灭?"命左右将其捣毁。确实,把过多的精力花费在他的信仰和爱好上,不仅颓化了他的生活,更消磨掉了他的意志。如此下去,当然是北遁草原的命运在等待着他。多说一句,"顺帝"这个尊号,正是朱元璋为他上的,意指其顺应时代变化,自己跑回了草原。
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他留给后人的印象就像他的王朝一样,奇特、陌生且短暂。人们记得的只是,1368年,明王朝的军队高歌猛进,由南到北彻底终结了蒙古人在汉地的统治,而元顺帝作为其王朝谢幕时的末代君主,逃往草原的背影是那么的落寞。
这是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成王败寇"事件的又一次重演,胜者一手开创了延续两百多年的明王朝,败者虽然狼狈北逃,但其代表的蒙古势力却似鬼魅一样始终缠绕着明王朝,挥散不去。历史的复杂,促使我们思考着,所谓"胜负"的反复和纠葛,所谓"正义"或"邪恶"人物身上的多面性。如此,让我们以元顺帝为切口,一探元朝后期的风云际会,这或许会增加我们对这一番改朝换代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