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豆贸易的事儿闹得越来越大了,本来以为中美贸易摩擦就那么点关税来关税去,结果现在拉美国家卷进来,美国豆农直接快扛不住了。事情得从2025年春天说起,那时候中国就突然停了从美国买大豆,转头加大了对巴西和阿根廷的采购量。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大豆出口到中国还占了一半多,总额245亿美元,可到2025年,对华出口直接归零。中国买家从5月份开始就没下过订单,全都跑到南美去了。阿根廷那边9月份干脆把所有农产品出口关税都取消了,短短几天就有20多艘装大豆的货轮直奔中国。这下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主们傻眼了,仓库里大豆堆成山,卖不出去,成本还直线上升,不少人只好申请破产保护。伊利诺伊州和明尼苏达州的豆农们直言,中国转向阿根廷采购直接削弱了美国的谈判筹码,2025年上半年农场破产案就比前一年多出55%。
巴西也没闲着,大豆出口量在2025年猛增,中国采购转向南美供应商后,圣保罗和里约的港口忙得热火朝天。拉美国家摆脱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这种多元化采购帮中国稳住了粮食安全,也让巴西和阿根廷赚得盆满钵满。阿根廷政府9月22日宣布暂停大豆等农产品的出口税,一直持续到10月底或出口额达70亿美元。政策一出,中国买家立马订了至少10船阿根廷大豆,没几天订购量就超20船。巴西份额也跟着涨,中国前九个月进口大豆达8618万吨,大部分来自南美。相比之下,美国大豆田里拖拉机闲着,谷仓空荡荡的,农场主们只能看着价格暴跌。堪萨斯州的豆农们在收获季就感受到压力,中国停购后,他们的作物没人要,贸易战直接冻结了这个巨大市场。
美国政府一看这情况不对劲,就在2025年10月给阿根廷提供了2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支持,阿根廷央行用这些钱稳住了汇率。斯科特·贝森特作为美国财政部长提名人,10月13日在采访中直言,美国对阿根廷的财政支持有地缘政治目的,要把阿根廷打造成拉美灯塔,遏制中国在地区的影响力。他还说考虑把援助翻倍到40亿美元,找银行和主权财富基金凑另一半。之前9月30日在联合国会议上,有记者拍到贝森特收到短信,内容是美国农业部官员抱怨阿根廷跟中国签了大豆订单,导致美国大豆卖不出去。短信里明说阿根廷"背刺"了美国农业部,这事儿闹得美国内部都不太平。
中国那边反应也快,使馆发言人直接批评贝森特的言论是挑拨,说拉美不是美国的后花园,中拉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该被干扰。4月10日,中国和阿根廷续签了货币互换协议,规模等值50亿美元,到期延长到2026年7月,阿根廷用这笔钱还了部分债务。中国在阿根廷的投资项目也没停,高查瑞光伏电站是南美最大的,容量300兆瓦,帮当地能源转型,还创造了上千就业岗位。电动公交线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跑着,这些实打实的合作让拉美国家觉得靠谱多了。
美国不光用经济手段,还在10月20日到11月15日跟阿根廷搞了"三叉戟"联合军演,美国海军特种部队进了阿根廷的关键港口和海军基地。这明摆着是想通过军事渗透稳住拉美的影响力,跟门罗主义一个调调。中国没搞这些硬的,而是建孔子学院和联合科研中心,慢慢拉近关系。结果呢,阿根廷继续跟中国做贸易,米莱政府维持经济政策,美国的援助框架扩展到40亿,私人银行也掺和进来。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中美博弈的延伸,美国想用援助当绳子捆住阿根廷,排除中国这个对手。以前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就被美国抄底了,大型制造企业和银行股权低价卖给美国财团。现在美国故技重施,想压低阿根廷汇率,做空资产,等米莱政府扛不住再捡便宜。阿根廷为了换外汇,什么都能卖,包括盼着IMF贷款救急。可美国插一杠子,说给200亿美元支持,但条件是中国退出阿根廷。这操作有点输不起,美国大豆卖不出去,不想办法降成本,反而拿援助要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