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包括司马迁会认为,匈奴人拥有大量家畜,肉食应该是不缺乏的。但事实上,匈奴人为了生存,不会倾向于杀死牲畜。因为牲畜相当于家庭的本金,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尽量吃"利息(奶)",并保证在突如其来的天灾中,还能保证足够数量的牲畜可供繁殖。毕竟人均19只牲畜,吃一个、少一个。
众所周知,匈奴的领地位于苦寒的漠北。而冬天,乃是匈奴牧民的大敌。如果没有及时做好防护,只消一场大雪,就能让匈奴人的所有财产化为乌有。毕竟牲畜是血肉之躯,那抵得上冰雪的寒冷。只要遇到白灾,牲畜就会成片的死亡。没有足够的牲畜,匈奴人哪能进行再生产,甚至连繁殖小牲畜,恢复牧群数量都不够。
相比之下,汉朝人就要幸运的多。因为他们可以将粮食储存于粮仓,下再大的雪也没事。
因此,匈奴游牧民不到万不得已,很少屠宰自家的牲畜。只有当牲畜受重伤、生病或老到走不动路,绝不会吃掉它们的肉。平时,匈奴人一般通过狩猎来解决肉食问题。例如西汉时,呼韩邪单于与民族迁徙到长城附近,归附汉朝。但不久后,他们却要求北归,其理由是:
"塞下禽兽尽,射猎无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