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过时了,中国财富迎来大变局(2)

2021-08-13 16:41     搜狐

中外机构齐齐加速财富管理业务的背后,是巨大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他们看到的,是中国人的财富配置即将迎来的历史性变化。

这将是一场规模和结构两个维度的巨变。

针对规模,金融机构、投资公司纷纷给出了自己的预测。部分机构推测, 中国个人可投资规模5年即将由200万亿规模跃至300万亿级别,10年将跃至450万亿规模级别。

据中泰证券相关研究报告,2025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由2020年205万亿元提升至332万亿元。而奥纬咨询则预测,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未来5年复合增速为10%左右。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给出了更长远的分析, 十年后,中国家庭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约450万亿元。

与规模增长相对应的,是财富管理机构的收入。

中泰证券预计,2030年财富管理行业收入达3.67万亿元,未来10年平均增速17.5%。2030年财富管理行业税前利润达2.62万亿元,对应10年平均增速为20.9%。

十年后,这些万亿级别的收入和利润,将由基金、银行、券商、保险、私募、信托、第三方等财富管理机构共同瓜分。

巨大的存量之外, 是财富管理史上将留有一笔的巨大结构性变化。

高盛预计,这45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约六成将投放于证券、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非存款类的产品,非存款类产品规模将有巨大提升。

中泰证券预计,未来10年财富管理行业管理规模平均增速12.4%,其中基金、银行、券商、保险、私募、信托未来10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4.1%、12.2%、11.7%、12.7%、12.1%、7.6%。2030年财富管理行业3.67万亿的收入中,货币类、股票类、债券类、非标及其他类产品分别贡献0.13万亿元、1.57万亿元、0.97万亿元、1.00万亿元。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报告

基金、保险的产品规模将超过平均的增速,而偏股型产品收入贡献会明显提升。

各机构之间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房地产时代落幕,权益类时代即将到来。

【财富管理底层逻辑变革】

对比发达国家可以看到,国人从贫穷到富有的财富配置历程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即便多年管理私募基金,并一直鼓吹“时间的玫瑰”的私募大佬但斌都说,普通人最好的投资还是房子。

▲但斌

这是经历一轮又一轮通胀和资本市场牛熊洗礼后,开始逐渐刻进只会储蓄的国人基因里最朴实的观点。过去多年,房价上涨的造富效应,是不争的事实。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 相较美国、日本等国家,中国居民财富配置呈现完全不同的结构。

一个突出特点,是实物资产占比高于金融资产。美国和日本的金融资产占比分别为70%、63%,高于实物资产。而在中国,居民资产中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各占一半。

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高占比的实物资产中,住房是主要部分。美国、日本住房占居民资产比例均为24%,而住房占我国居民资产46%。

未来,我国居民实物资产占比将有所下降,金融资产配置将更为多元化,权益类资产配置将有所提升,财富管理全靠买房的观念终将改变。 这并不是“房住不炒”等监管手段决定的,人口结构的变化或许也是影响因素。

然而资产底层逻辑的变化,背后是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的改变。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