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这个推测,史学界也有一些存疑,管叔虽然被指名过是老三,但在另一些史书里也有说周公旦是老三,如果前者属实,凭借出生次序,那么管叔确实有不满的理由。
然而,除了不满于弟弟坐上摄政王之名外,也有些人说出了另一种可能。比如说,现在很多人都在推测周公旦自己是否称过王,因为在现如今保留下来的《尚书》记载中,周公多次以王的口吻来宣布政事,最值得注意的是,周公摄政是已成王年幼的名号,可当时西周即便是30岁也可以称为年幼,说是按年龄推算,当时的周成王怎么说也不下于30岁,已经老大不小,周公不该摄政这么久。况且,在《梓材》一篇中,由于资料缺失,其中一段文字很可能是指成王复辟收回周公的王位,总之各种可能性的因素,导致人们推测周公实际上已经称王,而管叔蔡叔等人不满他的举动才做出了反叛。
但对于这一猜测其实也不是没有驳倒的证据。毕竟周公是一直跟随着周武王周文王一起征战,他的辅佐也是名正言顺,由武王亲自授命的,而他本人也是实实在在的效忠于自己的兄长和自己的国家,迄今为止,也没有特别明确的材料,指明周公旦已经称王,若说史书省略或者是缺失遗漏也有可能造成周公自称为王的假象。
不过无论怎么说,在文王的100多个孩子中,即便是一母同胞的兄弟,通常也会为了权力的争夺而不顾脸面,比如管叔和蔡叔,不论他们是长是嫡,都应该在当时混乱的局面,都为整个朝廷想一想,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得失兄弟反目,让他族看到了周王室内部的一种不和睦的情况。
本文作者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