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选择是艰难而痛苦的。不放,是忘恩负义;放,又是私而忘公。最后关头,关羽还是选择了后者,"拼将一死酬知己,至令千秋仰义名。"毛宗岗评道:"虽其人之大奸大恶,得罪朝廷,得罪天下,而彼能不害我,而以国士遇我,是即我之知己也。我杀我之知己,此在无义气丈夫则然,岂血性男子所肯为乎?使关公当日以公义灭私恩,曰:'吾为朝廷斩贼,吾为天下除凶!'其谁曰不宜?而公之心,以为他人杀之则义,独我杀之则不义。故宁死而有所不忍耳。"老百姓常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待我一丈,我把人顶在头上。""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无论是在士人眼中,还是在百姓心里,关羽都不愧为大丈夫。
我是"英敏是我",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