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从三个方面把关羽塑造成“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4)

2024-02-14 11:22     360kuai

忠义至极,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

儒雅也好,神勇也罢,关羽最令后人敬佩的还是他的人格力量。其人格,一般概括为"忠义"二字。但这里的忠义与儒家所称的忠义是有区别的,所以历来争论颇多。例如明蒋大器推崇"关张之义",认为比"孔明之忠""尤宜尚也"(《三国志通俗演义序》),清金连凯却认为"《三国志》上慢忠义"(《灵台小补》),清章学诚也觉得刘备与关羽的关系是"忘其君臣","最不可训"(《丙辰札记》)。我以为,关羽的人格精神用毛宗岗的两个比喻来概括更为传神:"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青天白日,霁月光风,是胸怀坦荡,是知恩图报,是言必行、行必果,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一种光明磊落的处世风范。《三国演义》主要通过两件事来表现关羽的这一品格,即毛宗岗所说的"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

曹操东征徐州、下邳,刘、关、张三兄弟战败走散,关羽孤军被困于一座土山。曹操派张辽前来说降,关羽宁愿战死也不降曹。张辽指出,关羽如果战死则有三罪:有负桃园皙同生死之盟;使二嫂无所依赖;不能再为汉室尽忠效力。如果降曹,则有三便: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出于长远考虑,关羽提出三个条件:"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曹操一答应,关羽才留在了曹营。为了留住关羽,曹操动了不少脑筋。名誉、地位、金钱、美女,可用的法子曹操都用上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