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中李鸿章的签名,为什么会写成“肃”字(2)

2021-07-26 22:20  360kuai

可实际上,条约上的"肃"字并非是李鸿章三字挤在一起这么简单。在"肃"字的旁边就是庆亲王奕劻的签名,如果说李鸿章写的"肃"字还能看出各种端倪,庆亲王的签名可真的是各处都靠不上边:无论是汉字还是满文,怎么挤都挤不出这个形状。

我们理解不了李鸿章画的"肃"字,是因为古人的花押传统在社会上中断太久了。李鸿章画的"肃"字不是签名,是花押。这个花押同李鸿章三个字或许有关系,也或许没关系,内情只有李鸿章自己知道。如果连花押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去猜测"肃"字中的奥妙,只能算是盲人摸象,就算编的再动情也是一派胡言。

花押不是艺术签名,是古人为自己创作的logo。古人创作花押的时候往往以自己的名字、字号或者其他什么自己在乎的东西为元素,再综合书法习惯"攒"成。创作出来的花押既不能说是某个字的变体,也不能说是几个字的合体,我们只能把花押理解为一个人为自己创作的logo。

在古代经常使用花押的人除了官员就是商贾,这些人身份显赫,学识渊博,在设计时往往赋予了花押许多含义,以至于花押的复杂程度远高于普通汉字。图案的防伪程度同复杂度正相关,越是复杂的图案防伪程度越高。花押的笔画顺序和细节只有创作者自己知道,所以花押的防伪程度远远高于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