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及《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四十六首。
武则天酷爱诗歌乐舞,称帝后,她御撰了大量雅乐作品,如《唐明堂乐章》《唐大飨拜洛乐章》等,对唐代音乐文化的繁盛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典籍中记载唐历代帝王御制坐、立部伎作品共十四部,其中由武则天创作的占有四首,即《天授乐》《长寿乐》《鸟歌万岁乐》《圣寿乐》等,其数量乃诸位帝王之最。这些御制作品影响广泛,传到日本后被奉为雅乐代代相传,《圣寿乐》又被唐玄宗加以改编并广泛流传。武则天还将内教坊改为云韶府,习雅乐,改制音乐机构,促进宫廷音乐的发展。武则天执政期间是唐代音乐过渡阶段,上承唐初的雅乐,下为唐中期燕乐、俗乐奠定基础。
武则天为了宣扬政治需要、满足个人享乐,倾力打造了一支宫廷乐队,名为"十万宫廷乐",后世传为"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其规模之雄伟是历史上罕见的。唐玄宗钦点的三百梨园子弟备受赞誉,与之相比,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自制的《神宫大乐》,舞用九百人,演出于万象神宫之庭,规模宏大,堪称帝王建制宫廷乐队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