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的曹操评价很高,为何到了民间,却成了白脸奸臣?(2)

2022-09-21 13:39     360kuai

曹家后人虽然也很不错,但是拿得出手的肯定还是曹操。因此,后人谋逆,曹操作为长辈背锅,他自然成了人们眼中的伪君子。但曹氏子弟为了证明他们篡位的合法性,又刻意逼迫陈寿将曹操与刘家的君臣关系塑造的很好,所以人们更加认为曹操是虚伪小人了。大魏不会一直存在,到了后期他们已不能把控史官的话语权。后来的裴松之开始对《三国志》进行各种真实性的批注,自此曹操在汉朝的忠臣形象瓦解,一个阴险狡诈、嗜杀成性,犯上作乱的奸臣形象跃然在纸上。

他是这样解释曹操的生平事迹的(我们用白话说):曹操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他足够优秀,是因为他懂得"宣传"。当时汉朝流行品鉴之风,通俗来说,你若想出名,必须得找一个名望很高又资源很广的人评价你,并且散播出去,因此曹操找到那个很有名望的人,在各种威逼利诱下,逼人写下"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当时这句话是不是被逼写下的,我们也不能听一面之词。裴松之为了给出理由论证他的观点,还一股脑儿爆料出曹操很多黑料,比如盗掘坟墓发家、出卖亲叔父,还有打了胜战夸大其词,打了败仗却只口不提,表面上对汉王室恭恭敬敬,其实朝廷实权早就掌握在他手里,曹操不过为了留个好名声不举兵造反而已。

经过裴松之的添油加醋,曹操的过错成功掩盖过了功劳,后世对曹操的评价也是越来越激进。唐朝虽然大多数人是很欣赏曹操奸雄的做派,但是统治者却坚定认为他有反叛之心,因此曹操名声也不是很好。两宋时期,曹操就成了民间戏本上坑刘备、杀孔融的奸诈白脸形象,老百姓听到刘备去世痛哭流涕,听到曹操咽气拍手叫好,元明清更是把曹操阴暗的一面无限放大,从此那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曹操就深入人心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