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民间粥厂:与官方赈济有何区别?其实民间粥厂的粥并不好喝(10)

2021-09-21 14:59     360kuai

地方志中关于人物的卷目中,几乎总是有大量篇幅用于描述那些常常施行义行,以及所谓乐善的人。后者中有一些人不一定是富人,却倾其所有地行善,成为事实上的积阴德的专家。所谓积阴德,即行善而不图留名于世,这是一种佛教观念,暗含着不是直接的社会承认,而是一种延期的"报",这种"报"可以惠及后半生,甚至可以惠及子孙后代。

行善示意图

与带有强烈儒家概念的"义"(正义、公平、道德)相比,"善"的概念更带有佛教的内涵;但是,这两个词在与我们研究有关的文章中几乎总是互换使用。一些地方文论对"阴德"的过分宣扬--其中宣扬有关人士的子孙和家族将会得到好报--十分明显地反映了这种社会投入与精神投入的混淆。以下一则故事名为"为善望报",也指出了同样的暧昧之意:

吕叔简曰:一里人事专利己,屡为训说不从,后颇作善,好施贫救难。余喜之称曰,君近日作事每每在天理上留心,何所感悟而然。答曰,近日读司马温公语有云,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余笑曰,君依旧是利心,子孙安得受福。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