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到底是骂人还是夸人?

2021-07-14 15:39     360kuai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出现了一种说法,称明朝是"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并据此称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血性的一个王朝"。然而,其他的先不论,就说"天子守国门"这一条,真的符合历史事实么?明朝出现"天子守国门"的战略态势,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天子守国门"的状态,到底是血性的表现还是决策的愚蠢呢?明朝最后的灭亡,和"天子守国门"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本篇笔者要和大家探讨的问题了。

搞笑的是,"天子守国门"这一说,最早是被明粉骂为"满遗"的阎崇年在《正说清朝十二帝》里正式提出的。

''天子守国门''是否符合史实?

众所周知,明朝最初定都南京,到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京师,从此一直到明亡,明朝一直定都北京。由于北京距离长城非常近,北京城到居庸关长城的距离只有大约60公里,开车一个小时就到,骑马也不过一天就到。而长城以外便是蒙古各部的地盘,北京恰似大明王朝的大门,因而有"天子守国门"的说法。但是,如果你要是穿越回明朝,夸奖朱棣是"天子守国门",那估计朱棣肯定要把你拉出去一顿廷杖。因为朱棣的时代,北京根本就不是国门,而朱棣迁都到北京,也根本不是去守大门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