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太后提拔,短短半年当上首相,后来又为何要逼太后还政?

2021-10-11 17:39     360kuai

乾兴元年(1022)二月,宋真宗逝世,年仅13岁的赵祯登上皇位。按照皇家惯例来说,未成年太子本不应执掌皇政,但宋真宗仅此一子,只能将皇位传给了他,并"遗诏尊(刘)皇后为皇太后,淑妃杨氏为皇太妃;军国事兼权取皇太后处分"。这一份记载十分有趣,"权"字代表这一委任是临时性的,后世常有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但刘太后虽是"权处分军国事",却无须与皇帝"同处分"。而在起草遗诏之时,丁谓甚至想将"权"字去掉。幸得当时王曾坚持遗诏中"权"字不可删去,才得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刘太后的权力。虽然刘太后承诺"候皇帝春秋长,即当还政",但谁也没料到这一时间竟然持续了整整11年。

在刘太后垂帘听政之时,她着重提拔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及鲁宗道等以才干及公允著称的贤才。至天圣六年(1028)二月,张知白病逝,此时宰相王曾推荐参知政事吕夷简接任其职务,而枢密使曹利用则主张以枢密副使张士逊出任末相。在王曾的劝说之下,刘太后本打算起用吕夷简,然而在枢密院与中书门下两府奏事之中,吕夷简却谦让上言,推荐张士逊出任末相。刘太后最终决定任用张士逊。吕夷简通过以退为进,在刘太后与宋仁宗心里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而事情也出现了戏剧化的转折。仅一年之后,曹利用因恃功骄纵得罪皇室与宦官,又逢其侄曹汭犯事,曹利用遂被罢枢密使一职,在辗转前往房州赴职时被宦官杨怀敏逼死,而张士逊也遭到牵连而被罢黜。不久以后,宰相王曾也因故罢相,吕夷简在短短半年之内平步青云成为首相。

吕夷简出任首相的时间为天圣七年(1029),其年皇帝已二十及冠,刘太后本应按约还政于宋仁宗。朝中大臣议论纷起,但她并无放权之意,反而将范仲淹、宋绶及林献等上书请求还政的大臣贬黜于外。即便太后不惜以此表明态度,但仍有人继续上疏。明道二年(1033),奉礼郎、将作监主簿刘涣再度上疏请太后还政,"太后怒,议黥面配白州",似乎为此事把身体都给气坏了。黥面即是在其面上刺青,虽不会造成多大的身体损伤,但却是一种对于人格的侮辱,这对于文人而言似乎比直接赐死更为狠毒。在这件事上,刘太后为何如此愤怒,而她给刘涣的惩罚为何如此之重?

刘涣为刘文质之子,因父荫而任奉礼郎、将作监主簿,监并州仓。实际上,宋代平均每年的门荫补官应不下五百人,其总体数量至少有数千人之多。刘涣只是这数千人中之一员,故而需从其职本身入手才能进一步分析。宋代官制纷繁复杂,继承自唐中期以来的中书门下制。依照中书门下制度,唐三省六部"正官"变为定品秩待遇的"阶官",对照而言九品上的"奉礼郎"便是其"阶";而刘涣此时真正的职事似为并州将作监主簿。但将作监主簿在宋仁宗时期仅是寄禄官,并无职事,这意味着刘涣此时仅仅是一位因父荫而得以食禄的普通文人而已。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