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凿空西域”第一人(3)

2021-07-05 07:30     360kuai

张骞个人的大忠大勇。当汉武帝下令招纳前往西域的使者时,可以想象众皆默默,因欲往西域,必经匈奴所控制的河西走廊,极易为匈奴所羁押。但张骞挺身而出,"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这里体现的便是张骞个人的大忠大勇:出使西域是为联合月氏化解汉朝北方的威胁,是为国尽忠;从长安出发,穿行于海拔数千米的地方,山岭相连,加茫茫沙漠无涯戈壁,而且雨雪交加,豺狼出没,这是为国显勇。

气节不移。张骞道经匈奴时,果然为其所得,"留骞十馀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被匈奴羁押的张骞十余年中始终保持着汉朝使者的符节。即使娶妻生子,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民族气节。终于在匈奴看护宽松时,抓住机会同随从成功逃向大宛,经康居辗转到达月氏。又"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虽然张骞未完成结盟月氏的政治使命,但汉武帝依然拜骞为太中大夫,因张骞详细描述了西行的冒险与奇遇经历,拓展了汉人的知识面,让汉武帝对西域也向往有加。张骞也因此深得汉武帝信任,第二次出使西域时,被任命为中郎将,携带价值几千万的钱财布帛,还配备许多持符节的副使出使。这时汉朝已经控制了河西走廊,相比第一次虽较容易,但依然艰辛重重。张骞通西域,给原本封闭的中西方世界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和彼此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政者固步自封的自恋情结;开通了中国与西域诸国的人员及商务、文化交流的通道,功莫大焉!

知往以鉴今。张骞"凿空西域"给今人的启示颇丰。

做事即做人,成大事业者必须做人端方。"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张骞忠心耿耿,义胆昭昭,诚实厚笃,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蛮夷之人因此都很喜欢他,大宛给张骞派了向导和翻译,送达康居;乌孙国派出向导和翻译送张骞回国。这种为人上的优良品质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并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成大事业者必须有大勇的精神。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行时百馀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其间艰难可以想象:戈壁滩上飞沙走石,巍巍葱岭冰雪皑皑,沿途又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没有大勇精神,能够战胜这重重艰难吗?想后来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七渡扶桑,没有大勇精神,能够修成正果吗?

成大事业者必须不忘初心,不移气节。张骞被扣匈奴十三载,却未曾磨染初心,依然坚守气节。初心是什么?是在所有的愿望和誓言当中,离自己的本心最近的那颗心,它存在于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当中。忠于初心,方得始终。气节是什么?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对永恒价值与信仰的追求。有气节的民族才能够以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获得他人的尊重。张骞忠诚地铭记自己的使命,勇于拓荒,"艰难困苦"终"玉汝于成"。

一个人要善于将自己变为博闻强记的时光见证者与记录者。张骞"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卫青抗击有功,张骞知大漠水草处的作用不可小觑。"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但当汉武帝"数问骞大夏之属"时,张骞结合自己的游历建议朝廷可设法联络乌孙等西域诸国来抗匈奴,直接促成再次的西域之行。可见张骞独有的用心游历使他成为了一个发光体。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