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林甫的建议并非安禄山乱唐之源
大多数人都认为,安禄山起兵乱唐的根源,在于宰相李林甫改变了唐建立以来形成的规矩。
唐朝建立之后,为了遏制手握重兵的边关将领,采用了几个限制措施:
1、首先要启用忠厚的汉族名臣担任边帅;
2、其次是不让一个边帅长久待在一个位置,而且边帅在任时必须待在战斗岗位上,不得在舒适的后方遥控,并不得再兼任其他职位;
3、边帅一旦战功卓著,就让他离开军队担任宰相。
至于少数民族将领,只能担任汉臣麾下的大将,受汉臣节制。
可是,李林甫担任宰相时,为了杜绝有战功的边帅担任宰相分自己的权力,于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10月向唐玄宗上了一条建议:“(汉族)文臣担任将领就怕打仗,不如用少数民族将领,他们勇敢善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朝廷孤立无党,陛下如果以诚心待他们,他们必会为朝廷尽死。”
唐玄宗对李林甫的话非常有兴趣,不仅开始重用安禄山,更大批起用少数民族将领担任边帅。于是,李林甫的建议就成了安禄山乱唐之源。
李林甫不是一个好宰相,他本人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可是,如果说李林甫的建议成了安禄山乱唐之源,就有些高估了李林甫的作用。
因为,李林甫向唐玄宗所上的这条建议,还有个前提,就是唐玄宗的战略已经和唐初战略发生了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