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样的行为在明朝不受苦,可在清朝建立后,就大有不同了,更是让清朝选择了大开杀戒。在清初时期,因为时常动兵,清政府急需钱财来维护自己的财政。也正是这份压力的存在,他们对官员进行了非常严苛的考核,如果收不够税,就一定会被惩罚。
当时,在江南一个叫做吴县的地方,当时的县令就是积极的以严厉的手段来要求百姓催缴赋税。而且,为了震慑百姓,他们更是杖毙了一人,以示警戒。但偏偏,他们不仅仅是收赋税,还在高价卖自己的官粮,更是在其中中饱私囊。可以说,吴县县令的行为让无数人都感到痛恨,却一度没有太大的办法。
为此,当时的知名文人金圣叹,与几个秀才,感念于百姓的悲痛,就选择了用"哭庙"的方式来控告这位县官。金圣叹为此还写了一篇《哭庙文》,可谓是言辞凿凿,他指责包庇县令的巡抚,指责他们偷卖公粮,指责他们是衣冠禽兽。其实,金圣叹写的没有错,一言一词都是对这几个官员的控诉。但偏偏,官员欺上瞒下,给金圣叹扣了一顶大帽子。
他们不仅是率先抓捕了几名秀才,更是上报了朝廷。因为当时正好是顺治帝去世的时候,所以,这些官员上报,认为以金圣叹为首的文人,都是在犯"大不敬"的罪名。同时,为了镇压江南的百姓,朝廷不仅是没有细查缘由,就将金圣叹一众文人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