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史记·韩长孺列传》
建元六年,匈奴方面主动迁使来汉,请求和亲。而收到请求的孝武帝却态度暧昧:如果说和亲是孝武帝即位6年以来一贯坚持的既定政策,那么在接到这份请求之后,他召集羣臣商讨的就应该是对匈和亲的若干操作细节,比如和亲的具体时间,和亲公主的人选以及对匈奴纳贡的数量和种类等等。
只不过他还不能准确预判开战的前景,因此才召来群臣集议。有着丰富的边疆工作经验的大行王恢大概是洞穿了孝武帝的这层心思,所以才敢斗胆抛出和亲不如开战的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