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先皇在年中去世,继位者仍使用当前年号,新年后才改元。如永乐二十二年七月驾崩,八月朱高炽登基,以明年为洪熙元年。也有同朝同年号的,如西晋惠帝和东晋元帝用的都是"建武",唐高宗、唐肃宗皆用过"上元"。还有看到年号好,偷懒拿来用,如年号"建兴"使用过11次,"天祐"用过10次,"太平"用过9次。还有贴光式的,如西夏王朝把历史上最牛气的"贞观",拿过来挂自己脖子上当招牌,王朝治理的一点儿"贞观之治"的气象也没有。
年号使用的字数也没一定的限制,如3个字的:梁武帝"中大通"、"中大同",王莽的"始建国"。6个字是西夏的景宗"天授立法延祚"、惠宗"天赐礼盛国庆"。4个字19个,2个字的最多为627个。年号里比较最霸气的有"洪武",可以看出朱元璋在众多帝王中的威武气势。还有一个就是"开皇",这个年号具有一统天下的牛气,反映出杨坚实绩,同时他的"开皇之治",还是可圈可点的。
"年号",这一承载中国文化内涵的符号,到了6世纪的朝鲜新罗、7世纪后期的日本、10世纪的越南等国都因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现在世界上只有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仍在使用年号这一文化,我们看了会有什么感觉呢?(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